”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红萍
“这片地的土壤出现了明显的板结现象,表明土壤表层缺少有机质,结构也不理想,可能是因为土肥配比不恰当,需要采样检测。”6月25日,新疆某农业科技公司高级农艺师赵桂荣来到奇台县的一块棉田里进行土壤取样。
烈日下,赵桂荣一会儿翻动土壤,一会儿拔出枯死的棉苗,仔细查找棉苗生长状况不佳的原因。与一般农业技术员不同,她不仅关注如何促进农作物生长,更关注出现病害的大田,寻找作物“伤病”的根本原因。利用她的专业技术,为农民维护权益提供确凿证据。
赵桂荣(左)和同事在农田里取样。白雪晴摄
1998年,赵桂荣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开启了她的农业技术员生涯。她投身于大田研究,潜心钻研农作物,助力农民获得更好的收成。
在为农村农业服务的过程中,赵桂荣遇到了各种问题:农药飘移导致邻近农田受损、错误使用化肥造成农作物减产、不合理灌溉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死亡等。她深知农民的辛劳,决心运用所学帮助农民减少损失和提高产量。
2008年,赵桂荣加入新疆某农业科技公司,专门从事农业技术鉴定。她的视野更广,足迹遍及天山南北的广阔农田。
2023年8月,阿勒泰地区一家农业公司因水源不足,导致玉米减产,种植户要求赔偿。赵桂荣和技术团队前往现场勘验和调查。在现场,她了解到1.7万亩土地上近9000亩种植了玉米。该区域供水矛盾突出,且配套设施老化,严重影响了作物生长。通过多点取样,赵桂荣发现玉米田仅浇过一次水,植株叶片发黄枯死,几乎绝收。
在调查过程中,赵桂荣看到部分田块的玉米开始抽穗开花,这是玉米生长期,对水极为敏感。她在积极收集证据的同时,提醒种植户保持土壤水分,避免植株早衰。此举让农户避免了更大损失。
每次看到农贸市场上农户销售的玉米颗粒饱满,赵桂荣由衷感到高兴。
赵桂荣工作中有四件宝——笔录本、定位仪、皮尺、取样袋。她不仅要观察植物生长情况,还要收集土壤和植物样本进行分析。“农业技术鉴定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份责任。”她说。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新设备和新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因操作不当造成损失。近两年,由于无人机喷洒除草剂导致的飘移损害案例增多。除草剂分为圆叶作物和尖叶作物两种,如果风速影响导致圆叶作物除草剂飘移,可能会伤害邻近的尖叶作物。赵桂荣经常在现场反复观察并取样,制定针对性强的鉴定方案,高效准确完成工作。
为了让更多农民受益,赵桂荣还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科普宣传,其生动的视频讲解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致富宝典”。
赵桂荣还是年轻同行的导师,这位被年轻人尊称为“技术大神”的专家,始终不懈努力、精益求精,并不遗余力指导年轻人。“农业鉴定直接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希望年轻人能热爱并投身于这一事业。”她说。